生与死与爱与恨
太饿了会想吐,吃撑了也会想吐,这就是“过犹不及”吧。
我和“想死”的念头搏斗多年了,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是什么时候?反正记得最清晰的一次是爸爸去世之后,我想着,如果我妈不要我了,我就去死;如果我妈不要我跟弟弟了,我就带着他一起去死,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就一直想着这件事情。现在看来,我还是真是那种被抛弃了就会死掉、离不开人的脆弱生物。
痛苦了想死,发现人生毫无意义想死,高中的时候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想着“好想死啊”“如果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就好了”“如果我不是人类该多好”。
有天我跟姑姑聊天,她说:“你要体谅你妈,这么多年过来她很不容易。”我才后知后觉我是多么的自我,从来没有想过我妈身为一个成年人,要承受的痛苦要比我多得多。我可以逃避,可以只管自己,她不可以。
但是,对不起,我光是鼓励自己活着就很累了。我照顾不了太多别人的感受,我很累,没有这个精力。
从上面的描述来看,我还挺像个抑郁症,但我不是。就像是我只是讨厌人与人交往时的虚与委蛇,讨厌人丑陋邪恶的一面,所以我尽力避免社交。我不是社恐,把我放在社交场合里我也不会突然死掉,只是精神上会比较低落而已。虽然我一直有想死的念头,但也只是想想罢了,就像人感受到了疼痛可能会呻吟、会哭、会说脏话,而我会想死,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反应。
我特别在意做什么事情有没有意义,说到底意义是由人赋予的,好像我的在意也没什么意义,但是没意义也是一种意义,因为人如果只做有意义的事情会疯掉的,也许有人不会,但我会。掰扯了一通,我想说的是,当我发现我无法给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的时候,我很失落。如果我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,我就不太想活了,如果死了跟活着没有区别,那我更想选择死亡,因为只要活着我就会为此难过、痛苦。我讨厌痛苦。
我活得这么累,可能是因为比起给予,我更擅长索取,又或者是反过来。如果人的精神是一片贫瘠的土地,就算移植再漂亮的花草树木,很快又会枯萎而死。只要人的精神上是富足的,他就可以忍受贫苦的生活,可要是人的精神上是贫穷的,拥有再多的金钱权力,他都不会感到满足和幸福。我的精神就很荒芜,所以才总是一副全世界都欠我钱的样子,其实我才是那个负资产、什么都给不了别人的人。
一方面,我觉得我需要赋予自己的人生以意义才能活下去,一方面,我又觉得这是自欺欺人。我坐在飞机往下看的时候会想,楼房和车子是那么的小,山脉河流是那么的小,人更是小得看不见影,对这个星球来说,多一个人跟少一个人,跟多一棵树少一棵树没有区别,甚至多一种人类跟少一种鸭嘴兽也没有区别,这样的星球还是爆炸掉算了,或者来个什么人要毁灭人理也不错。
把从出生到死亡要走的路叫作“活着”,不如叫“死着”,“努力死着”比“努力活着”更振奋人心不是吗?这样一来,所有可能夺取生命的意外和灾难都变成了祝福,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宠儿,因为每天都有无数的意外和灾难会带走我们,想想就超开心啊!
我们无需为任何人的离去而感到伤心难过,因为只有被留下的人才会痛苦,而死者永远摆脱了一切,我们要为他们感到开心才对,这不才是能让人人都感到幸福的逻辑吗?
我会为了产生“想死”的念头而感到痛苦,是因为总有人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,要实现价值,要追求成功,当我们够不到这份期望时就会感到痛苦。人只有追求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期望才会幸福,给所有人都制定统一标准的话,标准之下的人就会痛苦,所以我们要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制定标准才对——
我要努力死着,如果可以,就努力开心地死着。
这份喜悦无处安放,真想大喊一声“人类LOVE”,人会死掉真是太好了,没有神魔的唯物主义世界真是太好了!我重新跟世界坠入爱河了,我爱人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