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欲相见,我在各种悲喜交集之处
这是应该写在最前头的话。
然而,就像许多搞错了节奏,收尾并不圆满的故事,我把这些话说在今天,这个寻常的,不过是有闲情怀旧的日子。
“如欲相见,我在各种悲喜交集之处”
这是木心说的。
关于简介,并不复杂,是那种随处可见、没头没尾、乱七八糟的青春故事,我曾经在日记本上写到,“这种事情有一次就够了”。
嗯,是那种家境殷实和谐,家里花了很多心血养出来的男孩子。
成绩好,理科好,爱玩,很会玩
好教养,高情商,会冲每个人礼貌地笑,笑起来很好看
也会懒得写擅长的理科作业,偷看漫画,开无伤大雅的黄段子
总是在人际圈的中心,偶尔又会写柔软的文字,听伤感的老情歌
我把他描述得像青春小说的男主角,事实上我觉得就是这样
别笑我矫情啊天真啊
那时我们都小,洗过澡后的晚自习会挨在一块看桌底下的漫画,洗衣粉与沐浴露的香味构成了那个夏天的气息,经年像杰伦歌里的《七里香》一般,会在无数个记忆作祟的时刻把鼻腔冲得发酸发胀。
他是那种前途光明的男孩子,“矜骄”这个词百般合适他。
常被问起故事的后来,仿佛暗恋也该和世界上所有有始有终的爱情小说一样,但现实中好多暗恋哪来的后来啊。
硬要说的话,后来就是去了不同学校,分开几年,如今,又巧也不算巧的,在一座远方的城市里读书,聚了一次餐,发现他并没有长高许多,居然开始玩起来网游,发现有点生疏有点尴尬,发现还是喜欢还是没忘。
现实的叙事真残忍,如欲相见,我在各种悲喜交集之处。
挺喜欢的一部小说里,主角用八年时间等到了心爱的人爱上自己,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更惊人一些,阿里萨等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才说出那句“一生一世”。
等待不太同于相见,我做不到那种要死要活的等待,不悲不喜的等待是一种人生的常态,大概率事件。
聚会那天是农历八月十四,中秋的前一日,我们排着漫长的队,等待晚餐,抬头看十四的月亮,感叹着月亮特别圆。
那部我喜欢的小说里,有一句见证主角漫长等待的话,今年生日时,朋友也把这句话送给了我:
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,你想要的,会比你期待的晚来一点点。”
我期待的,晚一点点会不会来?
这个问题如今没有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