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夜事件
20:00
我结束一天的工作,收拾东西,去做“事件”开始之前最后的补充:吃饭。
21:00
吃饭完后,回到家中,将进入“事件”所需要准备的东西:一个胶卷相机,两卷胶卷,一个数码相机,一本书,一台笔记本电脑,三罐速溶咖啡,一个杯子,一把伞,一台电动车,一双舒适的鞋子。包的重量虽不及平常,但还是有可能造成疲倦和不便,但想到第一次进入这样的“事件”,疲倦和不便未必不是“事件”中的趣事。
22:30
眼看还有些时间,想到“事件”本身会有极大的体力支出,小睡一会,养精蓄锐未尝不可。关掉手机和灯。几十分钟过去,翻来覆去,想来想去,睡眠并没有附身,倒是在脑海中对后面的“事件”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。
23:10
起身下床,冲了一个澡,洗脸刷牙,背上书包。做最后的准备和祷告。
R:“今天不睡了,在这座城市的夜晚走一走,如果路过各位家的楼下,没睡的话不妨下来抽根烟。”
X:“今天夜班,出不去,但是有个大铁门,入口你不好找”
R:“不好找,不更好玩儿?”
Z:“等你 来吧”
00:00
下楼骑上车,开始了今夜的旅程,真的不亚于出去旅行的心情,虽然只是在自己所居城市的黑夜。“天黑以后”“窃取黑夜”“24+7小时”我想了很多名字试图去将它概括,最后还是选择用最简单的“黑夜事件”来命名更为贴切。
来到黑夜补给站,买了一瓶矿泉水,将速溶咖啡和水倒入瓶中混合,大口饮入。这将是支撑我整个黑夜的能量源。而黑夜补给站就是24小时便利站,供我不时的停歇。
对于这次事件,并没有提前进行严密的规划,而是随机行走。而第一站就是从西流湖地铁站骑车至万象城,与好友会面。
在路上我用胶片相机给自己和黑夜合了一张影,证明和纪念事件的开始。既然已经开始,就放开自己的感官,去感受夜晚的风,夜晚的声,夜晚的颜色。但当时的我不敢去描述,我在克制描述,生怕自己的描述,会消逝,只去体会才对。
夜晚不是黑色,而是掺了少许白色颜料的深蓝,更像大海的颜色。仔细向远处望去,还会看到因灯火晕染出的红和黄。此时还不是最深的夜。
夜晚是感性的,而此时路上的我已经被感性包围,我随着耳机中旋律在无人的街道上大声的歌唱。像是对夜晚的叫嚣,我逃出了,在你的眼皮下逃出来了。我要看到你真正面貌。
而见到第一位是黑狗先生,他与我四目相对,拿出了相机并对向它,打算将这个黑夜使者拍下,他走到我的面前,豪不闪躲。
第二位见到的是黄鼠狼小子,身手敏捷,来不及将镜头对向它,但是他在进入草丛之前,也看到了我并做了片刻的停留,转眼消失。
第三位见到的是猫女士,她侧躺在栏杆上,像是在享受月光浴,闪光灯亮起的那一刻,在取景器中看到了明亮的眸子,实在优雅。
摄影老师曾说:我觉得街拍不刻意以去捕捉和渲染“苦难”因为当你把镜头对准那些小商小贩、环卫工人、甚至是沿街乞讨之人的时候,你天生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,可怜他人的心态。这种心态一闪而过,不易察觉,但确实存在。那些真的悲天悯人拍摄苦难题材的摄影家,都是深入那个群体,甚至和他们通吃同住。接近他们,了解他们,知道他们苦在哪里,然后把成百上千张照片非常有系统地拿出来给世人看。给人看必然要有一个说法,通过看这些照片,我们要关注什么?这是写真家给世人的一个启发,或者提醒,并不是拍完就完了,那没有价值,也没有温度。拍这种题材,最起码也得是一个记者思维,怎么也得拍个十几二十张成一组有个主题,至少能给主编交稿儿…
而带着这种心态和思考,我没有把镜头对象如老师所说的,小商小贩,环卫工人等,而他们习惯了夜晚,又是黑夜的主人,就如我们习惯了白天。而对于一个突然闯入黑夜的我来说,不应该自我的将他们框入相机之中,至少要想好为何要拍他们,要如何表现他们,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用眼睛看,用身体去感受。
一辆孤零零的前轮被偷走的蓝色骠骑,一个在垃圾桶中找到一瓶酒并露出笑容的流浪汉,一辆辆装满沙土的车从我身边驶过,一桌桌在夜晚路边畅聊人生的男女。还有坐在石墩上,草丛里两眼发直若有所思的人。他们都在上演着自己故事,我从他们身边经过,尽量去体会。
01:00
R:我到你家楼下了,你下来吧。
Z:我就在楼下,没看到你。
R:是吗,没想到被你拆穿了。
Z:我一直在楼下看“番外地”等你,难道你要把这些写进“番外地”吗?
R:哈哈哈哈。
对于这件事,朋友问我怎么了,我说没什么,就是觉得好玩,找找灵感什么的。虽然表示不理解,但也没有多言,抽了几个烟,看了几个Music Video。朋友的语言比平常少了很多,我能感到有苦恼的事情正在他身上发酵,简单的询问,简单的回答。我并没有深入去开导或是试图将朋友从苦恼中带出。已经进入黑夜,正是感情被无限放大时刻,谁都不能阻止,谁都不能轻易逃出来,只能等待黎明的到来。眼看已经两点,匆匆的与朋友告别。
R:我要继续出发了,你快回家吧。
Z:不想回家...
R:那改天我们一起夜游?
Z:你不知道我扁平足???
R:那就开车夜游,来给我拍张照吧,并祝我顺利。
Z:“安全重要,离喝多的人远一点,有事给我打电话。
闪光灯亮起又灭下,我带着朋友的话,挥手告别,继续前行。
02:00
第二站,前往第二位朋友的工作地点,他的工作在夜间进行,他告诉我如果没有回信,就证明他在忙碌。我将电动车放置沙口路,开始向北步行。除我之外,路上基本已经没有行人,只有追逐光的虫和露天而睡的私家车,电动车,还有一排排由无数条线串连正在充能的快递车。我行至朋友告诉我所谓不好找的入口,给他发消息,未回,看来是一个忙碌的夜晚,只好继续前行。
一辆出租车在路边停靠,司机调平座椅,调整姿态,双肘放置头部,试图遮挡光,是夜晚的光,车旁有一张报纸,上面整齐的摆放着一双黑亮的皮鞋。
一桌残羹剩饭支在商店门口,白酒桌上站,啤酒桌下躺。四把椅子都摆出迎接的姿态,可是四周都空无一人。狂欢后的寂静。
03:00
我从沙口路黄河路行至农业路,在纵横交错的桥下,忍不住抬起相机进行拍摄,可不知为何去拍,仅仅是追求结构和构图吗?还是人本身对于巨物都充满敬畏和惊叹。贯穿城东城西的农业高架,嫁接城南城北的京广快速路,两条要道又在此交汇。曾开车在桥上走,就感觉犹如通天桥,如今在桥下走,不时的听到车轮从桥上驶过声音。试想,同样的高度,在上面看和在下面看哪个显得其更加雄伟?
从步行开始,时间就被拉长,夏天的夜即便有风,也是湿的,重的,不断的穿过肢体,划过脸庞,即便看不到,也能感到脸部油的发亮,脚下的步伐也变的沉重,身体发热,衣服贴着身体,汗水从头部划过耳后和脸颊,身体状态逐渐下降,步伐一旦停下,双腿就像烧开的热水,不断的向裤腿撒发热气,双脚的肿胀感快要冲破鞋子,想找一个24小时便利店,进行调整。才意识到自己选择的路线是多么的偏僻。除了大桥大路和四周被铁皮围起的工地,什么都没有。从农业路向东行至南阳路,再向南行至黄河路,再从黄河路向东。
一路上是无尽的黑暗,不时的有夜行出租车,渣土车,还有不知什么原因还在夜晚行驶的电动车。期间抬起相机又放下,感觉没有什么可拍,在没有人的地方除了寂静,没有戏剧性的上演,像一个只有环境镜头的默片,即便有声音,也只是鞋底摩擦地面,风吹乱枝叶以及不知道是什么声源传来的低频。为了转移疲惫的体感,我将注意力放在耳机里旋律,脚下踩着音乐里的节奏,快了就追赶,慢了踩实。不知走了多久,终于看到了曙光,叮咚,欢迎光临,店里唯一的店员停下手中的忙碌帮我结账,又回到忙碌。如此的黑夜,在忙什么呢。我在店里配备的桌椅坐下,竟有些眩晕和恍惚,大口将水饮入,面向玻璃外的街道发呆。便利店的桌椅好像永远不会打扫,泡面汁和饮料躺在桌面上发黏,空气中的杂质落在上面,扎了根。叮咚,欢迎光临。在便利店短暂的休息间,竟有不少人进进出出,怪不得店员会不停的忙碌。
04:00
我走出便利店,沿着黄河路继续向东前行,身体和精神逐渐模糊,也没有心思再去观察环境,觉得无聊,便在手机软件搜索有哪些24小时营业场所,看到一家环境不错的24小时书店,心中大喜,没喜多久又成悲“因运营成本过大,营业时间调至次日3点”
走到健康路,一片狼籍,垃圾成堆,无处下脚,路口的馄饨,炒米炒面,烤面筋,炒凉粉纷纷封锅,合桌收椅。
我站在一个学生时期经常出没的场-网吧,犹豫片刻,推门走了进去,一股熟悉又难闻的味道。走到柜台
“压十块”
“你不如开夜市”
“不了,就坐一会”
“开机选择下面那个系统”
我拿上小票,寻找座位,想找一个周围没人,看起来稍微干净一点的位置都很困难。按下开机键,我将目光扫向周围,还是如当年的场景,电脑屏幕上播着没人的看电视剧,以各种姿势蜷在沙发椅中,还在对着电脑浴血奋战的男女,把两个凳子拼在一起刷着短视频,把烟抽尽在扔掉,各个蓬头垢面。回过头来,忘记老板的提醒没有选择第二个系统,又重启。望着游戏桌面发呆,看着一个个曾经痴迷的游戏,现在竟丝毫提不起兴趣,只好打开英雄联盟,看了看好友列表,看了看出了什么新英雄,看了看出了什么新模式,打了一局,准备开启第二局,不断的掉线和死机,催我快快离去。
05:00
走出网吧,天色还未亮,但白色在成分在变多,人也逐渐的多了起来,大多为城市清洁工,洒水车像是有起床气一样,毫不在乎行人横冲直撞,也许就我一个人,不值得在乎。车就算了,可能不好注意到我,但大娘拿着大扫把,头也不抬,目光所及之处尽显神威,把一切都当垃圾,扫来扫去,包括我在内。只好反复横跳,蛇皮走位,不仅要跳过垃圾,还要避免垃圾清除者。深夜的体力消耗实在无法快速恢复,再次看到便利店,又不自觉的走入其中,象征性的买了一瓶带味道的水,好来化解口中的苦涩。但看这家便利店桌椅难得干净,便坐下不走了。拿出电脑和书,开始阅读和写作。看书容易睡着,主要还是写作,把还未褪去的感性逼到手指,键盘的敲击声成为店员忙碌的唯一配乐。行文流畅,文档大快朵颐,喂了它不少的字符。
06:00
不知不觉,经过黑夜白昼的交替,似乎掉入了时间隧道,如果不是行走和久坐致使的腰痛提醒着我还在世间,不然真的以为掉进了某种空间。再次抬头,天已经完全的亮起,进来买早餐的人,开始准备一天的努力。不少人看到我,就开始不断的回头看我,难道是因为脸上挂满了疲惫,黑眼圈掉到了下巴。我没有闪躲,回以刻意坚定的眼神。收拾行囊,走出便利店,刺眼的阳光,将一切黑暗击退,甚至几小时前的黑夜记忆,都难以记起,大脑已经停止转动。回过神来,行人和车辆,不断的割据着路面。优胜北路上的体育馆院内,喇叭喊着“一二三四,转,五六七八,走”,向前走去,望见至少五排的阿姨拿着五颜六色的扇子在空中挥舞。更换胶卷,提手拍摄。转身要走,就迎面跑来了带着迟到之情,面部尴尬又开心的阿姨,一路小跑加入了他们。
07:00
X:[旺柴]
R:[旺柴],下班了
X:你在附近了?
R:不在,不过要去沙口路骑车,看来你是一夜没睡,辛苦了,我这一夜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