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有别
我发现越长大,我越怀念初中的时候,或许更应该说,越怀念没有男女性别意识的时候。大家一起嘻笑打闹,就像是兄弟姐妹,我们都不认为性别的不一样会有什么差别,也信任彼此不抱有任何恶意。
或许这种对无性别意识的怀念,应该从我猛然发觉的时候说起。大二我们做了一个幼儿园设计,在涉及到排布厕所的时候,有一个老师很坚决地否定了小朋友们都上同一个厕所的想法,当时那个同学还辩解了几句:“小朋友们还小啊。”
老师直接反问:“你觉得小朋友们就算小,他们没有性别意识吗?现在小朋友们都可早熟了!”
我翻过设计规范,还停留在早年的规范是允许幼儿园厕所不分男女的,只是跟不上时代发展了。而我也已经忘了我的幼儿园,我只是依据我现在的习以为常,厕所应该拥有男女之别,把小朋友们分成了两堆小人儿,或许一堆穿裤子,一堆穿裙子。
但我在想,如果我印象里没有过那种无性别的环境,自然而然地与异性划清界限,默认所谓“男人女人来自两个星球”,如果是这样,我会突然觉得很可悲。因为说实话,我的成长中,是从男生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没心没肺,从女生身上得到更多的细腻和安慰。
我在高中先后在男女比例分别为1:1,2:1,1:2的班级呆过,男女平衡的班级相处起来会很舒服,男生多一倍的班级大家都很理性,一直在卷学习,你的情绪会没有容身之地,女生多一倍的班级有许多令人厌烦的杂碎小事,关系牵扯之复杂真可以算是勾心斗角。
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意识到性别需要均衡,需要相融,需要共生,但我又想,或许割裂迟早会发生。很奇妙的一件事,初中是无性别的天堂,但就在那时,我也因为掐了一个男生的脸,被隔壁班的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好言好语地和我解释了什么叫“男女有别”,那种因为站着手脚无处安放的尴尬和难堪我至今都还记得。
但如果某天换做是我站在老师的角度,我并不想过早地用大人的视角解读,最好,让那些还快乐的孩子们在男女无差别的“谎言”里最后躲藏几年。